无颜之月

繁体版 简体版
无颜之月 > 我所行之地 > 第24章 第五章

第24章 第五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五章

金陵的雨只下到了夜半时分,人群比往日散尽的早了些,湿意蔓延在城内的地面上,等到清晨的时候也被日光蒸腾了。李融被外面的敲门声扰醒,昨夜是他近日睡得最沉的一夜。一想就是苏肆准备熬药了,他下榻濯洗净面,在镜前正好衣冠才打开了门。

苏肆从楼下而来,也不知道清早去了哪里,沾染了外面的凉意,衣摆处带了星点泥泞。李融照例端过药一饮而近才有空细细问过苏肆。

苏肆带了笑回话,“这不是想着昨夜下雨,今早起个赶早去城外河边看别人捞鱼,没有误了公子的时辰吧?”李融照常哂笑了声,也就随着苏肆去了。“记得先备上两把纸伞,我们在金陵待上三五日就得继续往北去。”

苏肆应下声去忙李融交待的事情和其余要注意的杂事,李融推开了房间的窗,指尖淋了残留的水渍,远处的日光显出几分朦胧来,他算了这几日的时光,竹卷可以晚些再寄回去,不过今日要出门寻到自家的铺子,写信给阿娘让她在年末能安心一些。之后再往北地去,给家中寄信就没这么容易了。

他铺开绢布沾墨写下小字,笔墨受限于尺寸之间多有停顿,只挑得要事报喜。

“阿娘勿忧,儿融与苏肆今日已渡至金陵,诸事皆安。前日在姑苏为阿父与阿娘挑了茶盏和话本之物,计算时日书信到时赠礼也俱回之。儿融不孝,今岁未能侍于前庭,不知阿娘和阿父康健否,庐州入秋多雨,也请珍重。自江都渡姑苏,又走金陵,江南确多富贾,又多松下剪云,花间滴露之美景。若阿娘有意,俟春朝出门定有所欣然。限于绢布方尺,儿融只得寥寥数句,切望阿娘莫怪。儿融于金陵秋书。”

李融将绢布折好塞进怀中,停了片刻连带常在身边的折扇打算一同寄回,聊以慰藉阿娘心神些许。至于苏肆所寄何物,留给他自己去忙也算正好。求爱之事假手于人多少荒唐,自己出门寻过铺子之后仔细告知书童具体方位就是。

砚台的粗墨未干,他搁笔其上,起身赴楼下往来人流寻着自己所向,也一睹白日的金陵。

落满半夜的一场雨隐淡了城内一直萦绕的脂粉气,纸伞晾在屋檐下几泛水色。李融抬眼去看正对客栈的歌楼,莺啼燕语终于停歇下,唯独其上红木勾栏多带曲折。比之姑苏,金陵的商贩要摆满长街的两边。人群拥搡也少见马车等物停靠。

家中的店铺建在长街的尽头,似乎还未到忙时,店中的伙计也并未来齐。只有管事在整理近日的账目,他将折扇和绢布封好在木匣中,亲手折了封笺仔细交付店家,听管事说要再等几日同货物一起渡船到庐州去。

他轻应了声,如今方觉离乡之感。秋日的凉风吹起下裳的衣摆,腰间系的玉佩流苏相交缠。金陵离庐州最快也有一旬光景,等阿娘拿到家信时,自己许在齐鲁,或在长安,都成预先不可料之事。

李融回身绕过长街去走金陵剩下的半城,红日半隐在云层里,曦光仿佛也只照过金陵半城。市声浩浩,树色晓苍,他登过金陵的城楼,去看苏肆之前所说涨潮的江,渔人网起两三尾银色的小鱼,远处少见载货的渡船。纵目极望,城中的红木相撑,郡楼多锦屏。

他又有些通晓金陵的风流来,无论富庶,使民以时就算无违天命。进城的商旅也渐多起来,酒香从深巷流出来,和流经金陵的江似要汇在一处。只是未解的事情又纷杂许多,虽常与阿父探讨官学儒道,但他仍生疏于为官治下之事。

江南的安宁好像不在君子之道中,百姓的富庶均源自鱼米之乡,更同无为而治,是天地万物所赠。不是举直错诸枉[1],也难有举枉错诸直,他有些茫然,不明白为官之君君,为官之臣臣,若遇君子,江南的安宁自然像水长流,如遇小人,高台楼榭也非一时可毁。

李融现在有些明白,阿父当时为何强求游学之事必须从北地走过一遭才算无悔,无论金陵或是姑苏,哪怕江都甚至庐州,都离长安过远了。他依照平日所学很难在江南找到自己的道,更难评判是否在君子之道。

即使熟记着书卷上的数句“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若以他如今的心境,也只会被江南的安宁所遮盖,就像不断流过城墙的江和湖一般,潮涨潮落,雨停雨下,随着这种天地之自然,慢慢会忘却夜里秉烛看书所记多处未解之经籍,慢慢会忘却为官之要道,慢慢会在安宁和风流里染上濯洗不净的脂粉气,沾上挥之不去的深巷酒香。

他走下城楼去,怅然于此番心思,又催生出几分意气来,游学寻师,总会找到解惑之人,也总会在一年半载的辗转中通悟不少。或许等他来年再渡江南之时,便能从这种覆于四周之地的安宁中窥得自己当行之道,亦在君子之道中,不偏不倚。

白日一遭,李融算走完了金陵全城,商铺林立种类跟姑苏那边相差无几。不知是否被湿气所扰,他觉得风寒病症又多出几分变化,行路之间总有几分气短。于是回到客栈,打算这几日都卧在榻上休养。

苏肆倒是乐于奔走在城内,每日都能给李融带回不同的见闻。有时是城内排了许多人的新鲜点心,有时是茶楼酒坊听来的逸闻趣事,有时是货物的价格涨跌,店内收支盈亏。李融则按时喝着药剂,讲清位置托付苏肆去将书箱等不便携带之物寄回庐州,再多备上些银两分装在两人行囊中。

至于去往北地的御寒之物,也不如到当地再说。除却他们刚进城那半夜的一场雨外,金陵这几日都一如既往,云销雨霁,风细雁初来。成簇的菊也开遍了金陵城中,与木栏的红交映出富贵斗光,白日的暖意更不似入秋时。

李融躺了三四日,直到病气完全散尽了才准备动身直往徐州去。这次他们打算在日落后启程,身上比之前轻便不少,夜间赶程比白日里快上不少。车夫早出了城外等候,李融由苏肆在前面带路,穿过金陵半城西行。

斜阳降在城半,湖边的白鹭在人群逐渐聚多的时候下水游远。金陵重复着每日的安宁,正如他们几日前入城之时,婉转的笙曲留下醉人的脂粉,酒香和情迷落在深巷里是人尽皆知的风流处。

他们登上车,从掀起的车帘处回头再望最后一眼金陵,还有不断和他们相背而行的人群拥挤进这座城内,要往这座过分安宁和富庶的城去。

李融让苏肆闭了车帘,车厢内的小桌上点了红烛,少有风吹进来,烛火也直上而燃照亮这方天地。金陵的热闹已是身后之事,再与他此次游学没什么关系。夜间行路少了人群拥搡,苏肆也安静下来,就靠着车厢闭眼休息。

李融随后也闭了眼,帘外只有马蹄阵阵昭示着他们在不停赶路。路上也难免颠簸,他并未睡得安稳,只是合眼休憩,在心中谋划将往何处。

按经图所指,从徐州便可经临沂过鲁地,若从邯郸走晋城到长安所费时日自然多一些,直从颍川和洛阳而过就算横穿中原,他仍犹豫其间,不知北地山水走势,只待数日后再做决定。鲁地是定要完整走一遭的,大儒遍地,此番前去若能探寻一二也算有所获。

李融感觉此时的自己会囿于江南的安宁,也未知经鲁地和长安之后能对经籍有多少贴合的见解。他保有着如此的疑惑,在几日的行路里常常想起。

或许这些事情都要等到他看过北地的山河,中原的百姓之后才能有所定论。但他仍在隐秘的期待里察觉出异样的思绪,或许掺杂了思乡的离愁和自身浅薄的见识,他的确生出更多的惶然来。

便如同常说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如今他也并未找到以何立君子四道,只是熟记过竹简上所载的每一句话。那些道千乘之国,天下之达道五,君子之于天下在此刻都显得分外陌生。

李融记下这在深夜愈发蔓延开来的疑惑,连带这种惶然的思绪,既觉得行程过慢,又觉得自己游学匆匆,毫无定性。好在他还有一段过长的游学之路要躬身走过,和阿父的期望有所不同,修身齐家不至于治国平天下,若能教众养乡土就足够他安身立命。

车夫停在茶棚前饮水,跑了一夜的马不断咀嚼着马厩里的干草。他和苏肆下车来,再过十几里,他们就能到徐州去。鸡鸣数声,日光初升,李融将方才的疑惑一一辨析出来,准备用余下的日子去慢慢求解,一日不成便推及一月,一月不成也可蹉跎一年,若是一年不成,也可自认天资浅薄,自向阿父请罪,随着家中生意作商,万不能乱其民穷其地。

[1]出自为政,错同措,管理统治之意,直与枉均做名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