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开车带傅岳庭往回走,路过一家花店,傅岳庭非要进去买束花。
“阿姨喜欢什么样的?”
“不用了吧。”
“给阿姨的,我的一片心意。”
“行吧,我妈喜欢郁金香。”
傅岳庭挑了几支颜色柔和的郁金香,带了墨镜也还是被卖花的店员认出,傅岳庭淡定的给人签了个名,又单手抱着包装精致的花束往外走,轻松又随性。
店员忍不住拿手机偷偷拍了几张,明星就是明星,在生活中也像拍画报一样好看。
上了车,朗诵帮傅岳庭系上安全带,嘴里嘀咕:“看不出来啊,你这么会讨长辈欢心。”
“这也值得惊讶?顺手而已”,傅岳庭懒洋洋靠在座椅上,他家世代经商,这种事情他从小就耳濡目染,简直就是习惯成自然,他向来就不需多费心思便能拿捏每个人的喜好。
.
回了家朗诵帮他收拾规整行李,正蹲着收拾呢,傅岳庭从背后用脚尖轻轻蹭他的屁股。
“靠,正忙着呢,你别闹了。”
傅岳庭充耳不闻,反而变本加厉。
朗诵一抖,愠怒转头:“太闲就过来和我一起收拾,你带那么多东西,累死老子了。”
“着什么急啊”,傅岳庭语气黏糊,单手把他拽起来,“呆会再收拾也来得及。”
说着傅岳庭就往朗诵嘴上亲,朗诵往后躲,脸微微发红:“大哥,这还是大白天呢!”
“白天怎么了?又不是没做过”,傅岳庭发现朗诵越来越扭捏了,跟个小媳妇似的,以前明明挺放得开的啊。
“别搞了,我妈和李百越随时可能会回来”,朗诵推着他的胸膛,但没敢使劲。
“怕什么?把门锁上不就行了”,傅岳庭一口咬在他的喉结上,然后又轻舔,朗诵的腰都酸了。
“不,不合适。”
“晚上就合适吗?”傅岳庭坏笑着看他,“晚上……万一被阿姨听到怎么办?”
“我说你脑子里能不能想点别的?”朗诵推了他一把,心跳的也有点收不住,没办法,他一闻傅岳庭身上的味就受不了。
“不能,我手都伤了,你不得补偿补偿我么?”
傅岳庭正要亲上去,朗诵的电话响了,是朗诵他妈打来的,“我妈,你别闹啊。”
傅岳庭乖乖站在一边听他打电话。
“喂,妈。你们在哪呢?”
“来你母校溜达了,那啥,没啥事的话你过来呗,陪我一起,中午正好再一起吃个饭。”
朗诵看了眼傅岳庭:“嗯,好,我过去。”
挂了电话,朗诵说:“行李等我回来再收拾,我出去一趟。中午我给你点外卖。”
“我也跟你一起。”
“你……不方便,万一被人拍到。”
“我会带好墨镜帽子口罩,再说了拍到就拍到,都是男的,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看朗诵还在犹豫,傅岳庭直接推他往外走:“好了,别让阿姨等太久。”
.
进了中央艺术学院的大门,朗诵给他妈打过去电话,刚想问问他们在哪,没想到朗妈在电话那头压低声音小声说:“来光影堂。”
朗诵一头雾水,旁边的傅岳庭眉毛皱起盯着正对校门的巨幅屏幕。
上面写着:
欢迎著名校友李百越导演回归母校
主题讲座:从国际舞台到影像初心——李百越导演分享创作之路与经验心得
他是从校园起步,迈向世界的影像艺术家;
他曾斩获多个国内外重量级大奖,用镜头书写动人故事;
他是国际电影节的常客,也是年轻创作者心中的灯塔。
本次讲座,李百越导演将与学弟学妹分享他的心路历程……
再往下一看地点,可不就是朗妈口中说的光影堂。
朗诵心里没那么舒服,但还是和傅岳庭一起来到光影堂,讲座已经开始了一半,可谓是座无虚席,朗诵甚至觉得全系的人都来了。
他和傅岳庭从后门进入,人挤人的站在后面。大家都在专注的听李百越的讲座,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俩。
李百越身着一件宽松兼具设计感的白色衬衫,主持人是前段时间锦标赛金奖的获得者,孙亿。
李百越保持了自己一贯的风格,语言简短犀利,在讲座上并没有长篇大论。反而把更多时间留给了现场提问环节。
台下想发言的人很多,孙亿给了前排的一位男生,这位男生接过话筒手都有点抖,声音也同样:“李导,我是您的铁粉,真的。我关注您好多年了,您导过所有的片子我都看过,包括您大学时期导过的”,男生咽了口口水,又拍了拍胸口,“不好意思,我太激动了。”
“没关系,你慢慢说”,李百越干净清冷的声音一出,下面又是尖叫声一片,颇有种在追星现场的感觉。
“李导,我觉得您说的特别特别好,您的发言充满先锋性与批判性,同时还展现了对创作自由的坚持和对现状的反思。我觉得我还是要向您多多学习,您就是我未来导演路上的榜样!”
孙亿接过话筒:“这位同学虽然没有提问问题,纯粹的向李导表白了一通,但他说的也是我们想说的。”
李百越微微一笑,似乎对这种场面见怪不怪,或者说,他并不在意。
“还有哪位同学想提问?”
话筒继续传递。
“李导,请问您如何看待现在很多导演不得不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妥协的现状?”
“我从来不屈从于市场,也不讨好观众,我只拍那些我认为必须存在的作品。因为导演是作品的灵魂,而不是被资本牵着走的工具。只有明确自己的立场,才不会被市场左右。如果一部电影失去了灵魂,就只是商品,而不是艺术”,李百越说完,台下爆发掌声。
听了李百越的话,朗诵下意识攥紧手指,脸也微微发烫。
“学长,我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很久,那就是您拍了那么那么多有冲击力的作品,请问在面对审查制度的压力的时候,您是如何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的呢?”
傅岳庭有些惊讶,不愧是国内最高艺术学府出来的学生,这些问题的确够犀利。
“你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场战斗,而不是一份作业。不要想着迎合观众或审查,那样你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弱,最终你连自己都听不见。”
这次站起来握紧话筒的观众表情不善,颇有点愤青的架势:“李导,您说的好听,但您自己却离开国内,去外国发展,您难道不是在逃避无法突破国内审查的现实?”
讲堂内出现了一些骚动,李百越表情依旧没什么变化,他把话筒放到嘴边:“我选择离开,并不是因为想换一个创作环境,而是因为……我的私事。在国外的确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国内的环境则复杂得多,你不仅要拍电影,还得学会‘斗智斗勇’。但正因为如此,在国内拍出的作品往往更有生命力,因为它是挣扎和妥协中的产物。而且我可以告诉你,我从今以后还是会留在国内拍摄电影。”
朗诵微微瞪大眼睛,留在国内……?
和朗诵一样,现场很多观众都惊讶无比,有的人已经纷纷掏出手机把这一消息上传到社交媒体上,礼堂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夹杂一些欢呼声,可傅岳庭什么也没听进去,他就听见“私事”这俩字了。他太想问问李百越了,这私事是不是和朗诵有关。而且现在李百越又要留在国内,傅岳庭面色冷峻,他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好的,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由于时间有限,提问就先到此为止。最后,李学长,您想对青年创作者说点什么吗?”
李百越犹豫几秒,把话筒放到嘴边,“其实没有想说的,但如果硬要说的话”,他说出了那句朗诵也无比熟悉的话:“那就是我曾经的老师对我们说过的话。听得太多,做得太少。少听一些,去拍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