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颜之月

繁体版 简体版
无颜之月 > 穿越后成了死对头的夫郎 > 第26章 回春堂

第26章 回春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氏看着面前的那碗面,整个人更加局促不安起来。就好像板凳上有什么刺,让她坐着都不安生。

直到陆相延招呼着她吃面,她才拿起筷子开始慢慢吃起来。

于夏看着她稍微稳定下来了,正准备问问她腿是怎么回事,却见她不知怎的开始哭起来了。

于夏顿时手足无措起来,他最怕别人哭了,一看到这种场景就头大。就连他想递张纸巾都不行,这破地根本没有。

陆相延倒是放下筷子主动地低声询问起张氏。张氏一边摆手表示自己没事,一边用袖子把脸上的泪水擦去。

“我这是高兴得,我们阿夏长大了。我其实之前就听说你们在哪做买卖了,今天来镇上就去看了看。”

她停顿了一下,又用袖子擦了擦眼角:“我看见阿夏那么熟练地招呼客人做生意,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认识的那个阿夏了。你阿爹要是还在的话,一定很高兴,他临走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于夏心虚得不敢说话,他占了别人的身体,还感受着本该属于别人的亲情和关心。除了对关心原主的人好点之外,他也想不到该用什么方法去弥补这一切。

不过想起原主过的日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姨母要是再哭的话,阿夏怕是要跟您一起哭了。”

于夏正低头思索着,就被陆相延安慰张氏的声音陡然打断了。

张氏这才提起精神来,勉强地扯起了嘴角:“那不说这些了,快吃面,等久了就不好吃了。”

于夏这才开口道:“姨母您的腿怎么了?我刚看您走路都不太方便了。”

张氏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然后快速地说道:“去山上砍柴,不小心摔了一跤。没什么大事,等过段时间就好了。”

她边说边低头用筷子拌了拌碗里的面条,就是不和于夏他们对视。

于夏心里觉得有些怪异,但是他又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非要说的话,就是她的语速比正常说话要快一些,就好像排练已久的台词一般,就等着合适的时候脱口而出。

“去看大夫了吗?”于夏还是关心地问道。

“看了看了,去徐大夫那里看的。”周氏连忙说道。

按现代的话来说,那个徐大夫其实就是周围几个村子里的赤脚医生。大病治不了,小病还凑合。但是村里人都爱找他,主打一个方便又便宜实惠。当然这个便宜只是相对镇上来说。

于夏并不是很相信她真的去看大夫了,张氏嫁的那家人家里情况也不怎么好。

刚嫁去的时候还有个婆母在,后面那婆母去世了,那个何老二又是个村里出了名的懒汉。家里家外全靠张氏一个人张罗。

何老二排行第二,上面有个夭折了的哥哥。所以后来老二出生的时候,父母格外地宠爱,养成了他好吃懒做的习惯。

当初张氏接济原主,也是因为那何老二经常不在家,不知道去哪里鬼混了。

虽然何老二知道了也会和张氏吵架,不过大部分时候他都不在,也不怎么管家里的事情。

想到这里于夏还是决定带她去看看大夫。等几人吃完面,于夏借口有事带着张氏拐道去了回春堂。

都走到大门口了,张氏才察觉了于夏的意图。不过这时候就由不得她不想看大夫了,于夏和陆相延一人一边,扶着她就走进去了。

扶着她在板凳上坐下后,于夏给大夫说了下她的情况。大夫让张氏把受伤的地方漏了出来,于夏这才看见她整个脚踝都肿得跟个馒头似的,也不知道她是怎么一个人走到镇上来的。

大夫查看了张氏的伤势,又问了她几个问题,然后皱着眉头捋了捋他的胡子:“伤到骨头了,而且有些日子了。要是再晚点来一辈子都得这么走路了。”

张氏一听有些着急,不由自主地看向了于夏,又转头问大夫道:“不就是扭伤了吗,怎么会那么严重。”

那白胡子大夫脸色一变,重重地哼了一声:“要是不信老夫,自可另请高明!”

于夏这才赶紧道:“我姨母只是一时着急,胡大夫的医术整个平安镇也是出了名的好,我们自然是信的,您看看这要怎么治疗。”

那大夫这才稍微缓和了脸色:“要上点药固定一下,上好药之后就不能这样随意动了,至少得休养两个月。”

一听要休养两个月,张氏又有些着急。但是一想到大夫说的不治好,以后也要像现在这样走路,她又把嘴边的话憋了回去。

大夫说完就让伙计去给他配药,张氏连忙问道:“大夫,这得多少钱?”

那大夫慢悠悠地在纸上写着药方:“还得再给你配几副药,今天这些加起来一共六钱银子。这后面得半个月换次药,换一次药八十文。”

张氏听完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立马抓着于夏的手说道:“阿夏,我不治了!家里还泡着专治跌打损伤的药酒,还是专门在徐大夫那边配的药,以前扭到了都是这么好的。”

“对,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张氏自言自语地又说了一句,就径直往外走。

于夏赶紧拉住了她:“姨母,钱的事你不用担心,我来解决。”

张氏还是固执地想要往外走:“不行不行,我不治了。我觉得这样也没什么问题,我这样不也能走吗。”

于夏无奈道:“姨母,那这钱就算我借您的吧。您也不用担心还不了,后面我的生意继续扩大的话,也需要人手的。到时候您来帮我,这些钱就从你工钱立马扣就行。”

陆相延也来帮着拉住张氏:“姨母,表妹还小,就算是替她考虑一下,您也应该照顾好自己。”

听到陆相延提起自己的女儿,张氏这才冷静下来。她就这样愣在原地,低着头思索着什么,半天都没吭声。

不过还好现在回春堂没什么人,要是上午忙碌的时候,那大夫早就把他们请出去了,以免耽误了后面的病人。

那大夫这时倒是没有什么反应了,这样的场景他已经见过太多了,平安镇多的是没钱治病的人。

但是出于一个大夫的责任感,他还是提醒道:“你那药酒要是有用,你早好了,还用得着来我这吗?”

张氏茫然地抬起头,像个无助的孩子似地将目光投向于夏。

于夏叹了口气,把她又扶回去坐下。那大夫也没多问什么,直接让伙计将配好的药拿过来。然后他就开始给周氏重新处理伤处,期间周氏疼得脸都白了,但她也硬是没吭一声。

等大夫敷好药固定住脚踝之后,于夏二人这才拿着几包药,扶着张氏离开了回春堂。然后他们又重新往平安镇入口处走去。

不过这次不可能再让张氏自己走回去了,于夏又来到了平时坐牛车的地方。还好这时还有一辆车没人坐,还在那等着。

于夏直接出钱包了这辆牛车,让牛主人不用再等其他人了。因为于夏他们的推车有点大,要是放上牛车就坐不了多少人了。

不用等了,那车夫自然是乐意的。

等到了石溪村,于夏他们又把张氏扶回了家。看到张氏回来了,十二岁的何燕赶忙就出来迎接。但她随即看到了张氏旁边的人,于夏她自然是认识的,可另一个人她不认识。

虽然小姑娘有些不好意思,但她还是小声地喊了一句哥哥,然后就帮着于夏他们把张氏扶进去了。

于夏给她说了下这些药怎么吃,还有一些大夫说的注意事项。小姑娘也听得很认真,等于夏从推车里拿出买的肉递给她,她反射性地往后退了一步,然后看向了张氏。

不等张氏说什么,于夏先发制人地说道:“姨母你现在需要休养两个月,去买什么也不方便,总不能连菜都不吃了。”

不知想到了什么,张氏重重地叹了口气:“燕子你把肉拿到灶房去吧。”

小姑娘这才接过了于夏手里的肉,转身去了灶房。

看何燕走开了,张氏这才满面愁容地拉着于夏的手:“姨母一定会还你的。”

“您要赶紧好起来才是,其他的不用担心。”陆相延在旁边说道。

于夏也安慰她道:“您要是跟我算那么清楚的话,那我还倒欠您不少呢!”

张氏急忙解释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我们知道您的意思,就是想给您说,别跟我们客气。天不早了,您休息,我们也先回去了,有什么事情您就让燕子来我们。”于夏也不想再继续这些无意义的客套话,直接就终止了这些话题。

从张氏家里出来,二人又慢慢推着推车回家。

经过晒谷场的时候,又有不少阿叔阿婶在聊天。不过平时都会看到钱婶在里面跟大家一起,这几天不知道怎么了没看到人。

于夏到家的时候,顺嘴问了周氏一下。结果周氏骤然停下来手里的活,面色古怪地思索了半天,才跟他们说了。

自从周氏给村里一些交好的人家说了要在他们那买黄豆和辣椒之后,村里其他人家也有来问的。

周氏也都答应下来,不过家里放不下,只能先买一部分,等后面用完了再买。

这个村里人倒是不担心,光看周氏家里的出货量也知道,这生意只要继续做,肯定能轮到自家的。

村里人的日常花费虽然比镇上低一些,镇上那是喝口水上个茅房都要钱。但是同样的,村里也不好挣钱。

虽然地里种的什么大豆和辣椒去镇上也能换钱,但是村里去镇上路途遥远,每年光是运粮食去交赋税都要费不少力气。如果能在村里以同样的价格卖出去,那必定比去镇上划算。

去年大豆刚产出的时候价格有点低,所以那个时候村里好多人都还没卖,都留着了。现在周氏要买,那就不用辛苦拿去镇上卖了。

辣椒就更不用说了,拿去镇上时常都是卖不上这个价钱的。所以村里有多余粮食和辣椒的人都十分高兴周氏来买。

那天张老三也过来问周氏收不收豆子,他家里也还有一些干辣椒,如果周氏要的话,立马就能给她搬过来。

张老三本来以为是本来十拿九稳的事情,因为其他人来问周氏都是要了的。结果自己却被周氏拒绝了,刚开始钱老三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再三确认之后,他人都懵了。

他想了半天都不知道到底哪里得罪了这家人,为什么其他人都收,就自家的不收?

后来还是同村的其他人提醒了他,让他回去问他媳妇钱氏。自家媳妇是什么人,他大致也是知道的。听到别人这么一说,他立马气冲冲地回家了。

钱氏家当天具体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只是邻近的几家人听到了张老三家里传来不断的争吵声和摔东西的声音。

第二天钱氏就回娘家了,后来村里人好长一段时间都没看见她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