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颜之月

繁体版 简体版
无颜之月 > 在大秦觉醒神农系统 > 第20章 20 行动

第20章 20 行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没想到,……王上那里居然还有更详尽的文字。难道背后……”

仙人身影出现在他的封地洛邑,这肯定预示着什么,本来想到这一层十分得意的吕不韦,看到嬴政手里拿出来的书笺,一时差点没绷住表情。

上面的内容博士已经译出大概了,总归对大秦有利,吕不韦放下那一点心思,积极推进着捉虫灭蝗之事。

数天之后,秦王庭颁出了田野之中汲水除蝗的政令。

秦国按上天的旨意消灭蝗虫,保护禾苗,期间,鼓励黔首去自己田里捕捉害虫,上交官府最多的,可以免除更役,优先借到官府水车农具耕牛等。

郡县吏隶,服役的人一起按朝中下发的竹简方法灭蝗,白天挖坑撅渠,晚上点起火堆。每日按人数上交不等重量的蝗虫。

征调养鸡鸭禽类商户,赶到田野去吃虫子……

然后大肆宣扬了,秦国受到上天眷顾,获得仙人启示的事情。

春夏之间虫子陡然泛滥,有人依旧认为可能是蝗神弄法作怪,但是禾神同样出现,指示凡人灭蝗护禾。

还给了详尽的操作方法,当然是选择能喂饱大家肚子的打法了。

小满看了一下召令,虽然没有预设中的官府出钱让黔首捉蝗虫,但是交官府一斗蝗虫可免半斗租税。

鉴于荒年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而且有收成不好的年头减少租税的措施,也算适应当前的措施。

小满作为相关萌新,凭本能判断这时候风俗是否合理的,完全没有置啄的想法。

只是她得离开了。

原本史书一句“蝗虫东来”,小满没放在心上。

毕竟在秦国这事都要靠装神弄鬼,让秦王吕不韦去推动,东方六国什么的,她的手实在伸不了那么远。

何况“仙人现身”的地方在旧周王城,给出了灭蝗的理由,其他国家没道理惧怕迟疑而不行动。

那天猫扑鸟事件之后,玄鸟将她拉入幻境,却说,“你既知后事,应该知道那些东西是从东边来的,”

然后一挥手,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展现在眼前,是关中青色的田野。

“这些凡人,将禾苗维护的那么好,”

横亘的河渠边,大小河流上许多汲水工具,在人力畜力拉动下日夜不停的运转,小小的人影像蚂蚁一样在其中忙碌。

王庭之中,手握大权的公卿大臣在争论,治栗内史慷慨陈词,

“王上三思啊,以蝗抵租,会影响今年租税,去年因旱情租税本就宽宥了一些,今年还不知收成多少,已经定了最低的租税,若再减去恐怕就要影响军粮了。”

执笔御史跳出来反驳,“仙人已经预言了蝗虫之祸,王上也派人巡察捕捉,证实了恐有蝗灾是真的。若不施措阻止,蝗虫一过,一粒粮食也不给你留下,还说什么军粮吏禄?”

城郊尉令署,几个兵卒将捉来的虫子称量记录,之后喂给鸡鸭鸟雀,或者倒到釜中烹煮,验证是否可以食用。

“更多的禾苗,只是会让虫子吃的更好一点,挺得更久一点。”

玄鸟的声音无悲无喜,只是少了空旷飘渺的神意,让听者还是有种对方在悲悯的感觉。“这个世界是平衡的,虫子不会避开绿色,反而会蜂蛹过来。”

这是怪我喽?

小满咬牙切齿,“捕捉蝗虫是黔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禾苗,不过尽人事听天命。”

“前日多谢二位的表演助兴。我也有一点小小的回礼,往东走,七月,你就会看到。”

哦,这是什么意思?

玄鸟的声音越发轻远,听着像已经飞走了,留下小满一头雾水。

难道这传说中公正的位面意识,还能为了平衡,弄出更多蝗虫来?

用过夕食,小满提出一事,“父亲,我该回洛阳了。”

吕不韦面露疑惑,“这边呆的好好的,怎么想回去了?”

“育苗之法已经教的差不多了,今年的红薯种苗大都种下了,而且有洛阳来的护卫,他们都是种植过红薯的,父亲可以放心。”

“我听说洛阳有仙人降世,想回去看看。”

吕不韦点点头。“最近去洛阳的人,可不少呢。”

咸阳大部分的人,虽然不知道为何王上与相邦对仙人之事深信不疑,但刚传出消息时,也有些知道仙人的,派人去洛阳查探真伪。

“正好宫室快应修好了,此事过后,也该回去举行祭祀仪式。”

送别时,穆夫人塞给她一个信符,“今岁不太平,你便住在洛阳宅邸,事情办完快点回来。”

回洛阳走的是水路,与来时风景殊异。河边许多木棚,河两岸支流处,能看到许多用来汲水的桔槔龙骨车。

田间地头除了浇水除草,还有不少捉捕虫子的。

到了洛邑附近的渡口转为陆路,此时天气渐暖,草木新芽,田中麦苗虽然萎黄稀疏,看起来还有不少生机。

洛阳城滞留了一天,离开时发现城门内外,大小路口多了许多供奉果台,焚香祈祷的黔首百姓。

小满抽了抽嘴角,不忍多看,匆匆路过。

回到六里庄之左近,才能看到大片的红薯土豆种植痕迹。

甚至山野林间也有。

除蝗的召令同样颁来到了这里,田野地头,许多黔首拿着竹筒竹筐,到处捉着活泼蹦哒的蝗虫。

不知谁喊了一声,“贵人回来了。”

许多人直起身跟小满打招呼。“贵人吃了吗?来点虫子不?”

因为这个虫子没有变异时可以吃,还有很多人一捧捧的往车上塞,让小满尝尝鲜。

“吃过了。”小满一边挥手回应一边,“多谢多谢,已经够了,不用了。”

带回去之后,小满发现扬用草串了好几串蝗虫晒在屋檐下。

烹饪之后,小满克服心理障碍,尝了一下,发现味道还可以。

过了两天,小满想起来另一个许久没见的人,“煦呢?”

扬眨眨眼睛,“他去服更役了。那孩子身量够了,加上最近组织捕蝗,需要人手,一同被征召去县里了。”

小满点点头,问起另一个事情。

“留下的红薯种子,没有分出去吗?”

听到这个问题,扬脸色一变,“分出去了一些,只是其中有些变故。”

小满看着扬含糊的样子,追问道:“什么变故?”

扬没犹豫多久,组织了一下语言,一边归拢着小满带回来的东西,一边道:“你走的那日夜间,院子里遭了小贼,只是咱们红薯窖存在地下,没被找到。那两个小贼也被发现,扭送洛阳。”

“后来,大家都觉得咸阳只需取走两窖,便多了个心眼,只说了这边三个窖坑的位置,

按您的吩咐,给洛阳城里送一半的时候,县丞派人来取走,余下的分给众多街坊邻人,只是那些种子大都发芽不顺。”

扬当时忙碌不堪,只觉得一切如云里雾里,后面回想起来,只怕是被人使了坏心。

“打开来看时,里面已经冻坏了。又将煦存的红薯种子拉过来,与附近里庄人将坏的种子换回来,手把手的去教种植。到了三月,还想种植的都垦了些荒地种了下去。”

这时再去想讨个说法,可连跟着红薯去教授种植方法的两人,也因为送到洛阳的种子发芽率不好,忙了许久只种了几十亩荒地,被挤兑着赶出来了。

小满心梗了一下,还好损耗都在考虑范围内,没想到这边还能出这种事,“你们没事就好。”

“我们去洛阳,我倒要问问那些接收的人,近万斤红薯种在哪里了。”

她这几天御车在周围巡看蝗虫分布时,留意过红薯种植。

“种红薯的地方多是零碎地块或者新开垦荒地,总的算下来一两千亩,最多种了六千斤,算上损耗也最多不到八千斤。剩下的都去哪里了?”

最关键的是,她从渡口到洛阳,从洛阳到住的地方,除了住的地方附近,很少见到红薯栽种的痕迹。

扬连忙拉住小满,“月儿,没有的。”

“没有什么?”

“没有万斤。”扬有点不好意思,“我记得储存的时候,月儿说一窖约有万斤。县丞带人运走了半窖之数,应该不足万斤。”

然后解释道:“咸阳运走两窖之后,较远的那个窖藏比这边的都小些。我等恐不够种植,便打算这边的一窖也留下一点。”

“只是洛阳来的县吏,并不将覆盖草木麻藤的保热之约放在心上,搬出吕……相邦来也无济于事,搬运之时只拿了寥寥草茎覆盖完事。我们便……”

留下的扬等便咬定只剩这一窖,不肯再给了,所以县丞只带走了一窖的一半。

还真是个机灵鬼啊。

比起让人端走泼了,肉还是烂自己锅里算了。“那剩下的去哪了?”

扬招招手,“月儿跟我来。”

小满跟着来到原本护院住着的院子,发现这里原本空置的房子住着五六个妇人小孩。原本沉默的人群,一见人来,都纷纷起身行礼。

小满握住扬的手,“我记着,我就带回来了一对吧?怎么突然冒出来这么多?”

扬略微俯身,低声解释,“主君不知,这些都是逃荒的人。那时护卫们抽调去了咸阳,便招了这些浮民帮忙耕种,有些不能种的粮食还能吃,便做了口粮。”

“前几天听说有的地方大户,田里捉虫子三斗可以换一斗粟,那些丈夫们都去了,只留下这些妇孺。”

这招来的帮工都快比原住民多了吧?

小满想起去咸阳时,路上碰到的那些流民,“人多混杂,需得注意安全。”

扬点点头,“主君放心,那些男子丈夫都在外面耕种,种完红薯,平时在自己找活路。”

不是重女轻男,只是第一若有歹意危害程度不同,第二,几个妇孺不算起眼,虽都是生面孔,但是给人的观感不一样,若是一群男子想到这庄里,里长也不让进。

小满走查过周围,此时是越冬的蝗虫长成不久,还没有多少虫卵,聚柴焚土。

只在合适的地方挖坑,布上挡板纱网,召集人们将虫子往坑中赶去,最后填埋焚烧。

处理完附近的虫子,小满继续朝更远的地方查看,偶尔碰见有成队除蝗的人群,小满便拿出工具,加入其中。

后来范围远了,便索性住在洛阳城里,每次出行带上吕府上的护卫,干活时指挥起来,一起行动。

治蝗时的一些方法细节也很快在洛阳周边传播开来。

经过一轮除虫,蝗虫密度有所降低,但虫子是杀不完的,黔首们还是慢慢将重心转到真正能饱口腹的农事。

现在已经是五月了,该是农忙的时候了,今年收成虽然不佳,但是有比没有好。

被派遣到洛阳的吕蜴,查探过仙人降世之事,又去看了水泥建造的宫室,与父亲去了回报信牍。

回到洛阳,又发现了一些小惊喜,“没想到小妹对治蝗居然也极有心得,为什么不曾听说,小妹在咸阳向父亲进言?”

小满微微一笑,“吾也是亲到田间,才能有的这些心得想法。阿兄,若是想要吾可以整理成册让阿兄献上,只是需得应我一件事。”

“小妹的想法,我可不敢居功。”吕蜴摇摇手,他知道父亲母亲对这个小妹的宠爱,他与兄弟已经各自立家,虽然不能承欢膝下。出于对父母的尊敬,对这个小妹也不由重视一二。

“什么事情说来听听。”

“年初之时,吾献了一些山上的特产运往咸阳。”

吕蜴应道:“小妹说的可是红薯?”

“正是。”

“吾去那里庄看过,几十亩地就能产出数千钧的粮食,当真是神奇,不外乎父亲如此重视,战时抽调车船来运。”

“因为这红薯贫瘠之地也可生长,父亲当时给洛阳留下了一半,准备在周边种植。没想到有人阳奉阴违,取走红薯却任由腐坏!”

那可是几千斤红薯,比她一年前兑换出来的还多,就那样被浪费了!

好心痛。

“阿兄……”

吕蜴冷笑一声,“有些人胆子真是越发大了。父亲的命令也敢违抗。”说着起身唤人备好车马。

“我们一起去官署看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