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遒一口气说完几条主要队列条令,待众人消化了后,才继续道:“接下来,我们要进行队列训练。首先是立正、跨立和稍息。我先演示一遍。你们要记住关键动作...”
不知什么时候,良沂和帛女一起凑到了悫珺旁边,四人一起稀奇地看着侯方遒训练。
大半个小时的功夫,侯方遒说得口干舌燥,声音微哑,五个孩子的表现也只是有了丁点起色。
侯方遒决定来日方长。她现在要办另一件事。转过头,看到原本离得有四五个人距离的良沂和悫珺两人,都聚在了母亲身边,一左一右。
三人目光呆滞地看侯方遒走过来,直到她一屁股坐到跟前,她们才如梦初醒的样子。
“我们商量一下,待会儿到仓留邑后要做的事情。”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倒是良沂率先开口:“不就是找里正要房子,分土地,然后种地吗?”
种地?那我带着六个孩子干嘛,嫌自己吃太多了?
感情大家对以后做的事有点误解啊。她把他们看成是她的团队,再加上还未拐带成功的元蘧。
奈何这些都是她一个人薅秃头发的谋划而已!
侯方遒把议题放一边,正打算先引导大家思索这个时代做个安分守己的人活不下去的事实、再探索出图存求强的革命道路才是正确道路的真理性结论的时候,元蘧就回来了。
据元蘧所说,仓留邑原来就在坦凌的西北方向十里地。
路痴的众人看着他,两眼茫然。只有侯方遒搭话:“这么说,阖邑在更远些的地方?”
元蘧:“不是同一方向,阖邑在坦凌北部偏东的方位。”
这么一说,侯方遒就在脑袋里勾画了比较潦草的地理图形。
是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
午时三刻,众人穿过最后一个小山林,终于两眼发昏地到了仓留邑。
现代顶多一个半小时的步行路程。他们竟走了大半天!
只道古时车马慢。可不嘛,人一辈子的时间有一半都耗在路上了!
要想富先修路,可不是一句无根无据的话。
高效快捷的交通工具,不仅利于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还能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投入生产劳动,创造更多价值。
往身后一瞧,除了练家子元蘧,其余人都蔫蔫儿的,再看不出出发时朝气活泼的样子来。
出行全靠腿,对于长期缺乏荤腥的人来说,简直可怕。
仓留邑背靠一片树林,其余三面皆是农田土地,阡陌小道杂于其中。村子一百米开外是涓涓流动的河水,自山林绕过村庄,向前流去。
整体上,村子地势平缓。
远远望去,大概有二十几栋破破烂烂的茅草屋,不甚齐整,分布杂乱,不仅毫无美感,还平白增添几许颓败。
村口有一大棵青檀树,枝叶繁茂,遮天蔽日。立于村口前,引来送往,见证村子兴衰。青檀树后就是一块较大的空地。此时,正聚集了一群面黄肌瘦的男女老少。他们似是
刚谈完事,个个欢天喜地地散去。
侯方遒拉住一人,问道:“这位大叔,何事这么高兴?”
大叔指了指站在高处的里正,道:“今日里正大人刚给大家伙儿分完土地哩。这下生活有盼头喽。”
侯方遒越过人群,找到里正,行过叉手礼,道:“里正大人,我等是仓留邑新民,途中耽搁了些许时间,才到此处。敢问里正大人,何处为我等分配的房屋,于何处领口粮和农具?”
里正看了一眼侯方遒几人,问其名字后,摇头直道:“对不上,对不上。我这儿的名册上没有悫珺、元蘧和这六个孩子。”
侯方遒道:“里正大人,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朋友,明日我就带他们去登记造册。还望里正大人行个方便。”
里正皱着眉头,为难道:“非是我不愿意接纳他们。册子上的名单是按照房屋数量定的。一户一间房。再多是没有了的。你们来得晚,只剩下最东面的一间房了。因离村子中心有一小段距离,且离山林较近,众人都害怕晚上睡着被豺狼叼走,故宁愿选择更为矮小的房子,也不愿单独住到那里去。那件房子破是破了点,倒是挺宽敞。挤挤的话,也可以睡下你们这人。”
几分钟后,众人见到了“挤挤就能睡下”他们这群人的“房子”。
他们十一个人,人挨人躺下都不够地方的房子,如何挤?叠起来吗?
侯方遒视线扫过,由黄土和石头垒成的墙壁斑驳不堪,稻草屋顶也为阳光和雨水大开方便之门。房子没有窗户,想也想到,里面是何等阴森漆黑,充满恐怖色彩。
不出意外的话,眼前这间散发着经年累月气息的房子,就是他们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住所了。
侯方遒站到屋檐下左边积满灰尘的灶台旁,才呼出一口郁气,就被飞扬而起的灰尘呛得咳嗽出声。
好不容易平复下来,不自觉又吸一口气,突然想起一分钟前的遭遇,生生堵在了喉咙管,更郁闷了。
其他人自觉找来工具,开始清扫房子。侯方遒拦住打算溜之大吉的里正,和气地问在哪领农具和他们未来一个月的救济粮。
里正支支吾吾道:“甚救济粮不救济粮的。我没听过。”
老家伙,这是想昧下救济粮啊。
“里正大人不知道?莫非,上面的人扣下了救济粮?实在不敢瞒大人,我虽是庶民,却是君主点名道姓赦免的庶民!小女子有幸见过君主两面,君主有大志,开阡陌,重农桑,废奴为庶,鼓励生产。要是他知道底下人欺上瞒下,竟然昧下新国人的救济粮,估计得血溅三尺!里正大人,您说是不?”
里正悻悻然,打着哈哈,道:“滕国上下一心,致力于变法图强。怎会有如此奸猾之人。许是途中耽搁了。”
侯方遒理解地点点头,“里正大人说的是。不过这儿距离坦凌也不远。再怎么耽误,估计这会儿也到了。我这就让元大哥送您回去,顺便把救济粮拿了。”
于尚达无法拒绝,笑容僵硬地点点头,狼狈转身,先行一步。
个黄毛丫头,卑贱庶民,竟敢如此羞辱他!别让他逮着把柄,否则,定要你好看!
众人齐心协力在草屋旁搭了间简易草棚。女眷谁在草屋,元蘧、易泽勋和韩显文则谁在草棚。
帛女拿着破陶罐煮了点粮食,侯方遒往罐里瞧了一眼,好家伙,煮的是米汤吧?!
官府的救济粮就是些豆子和少量不知品种的杂粮,其中还混了少许沙石。
乱七八糟的杂粮混在一起煮出来的饭滋味简直一言难尽,只能说都是大自然的味道。
不过,这样的饭,侯方遒并不陌生。十二年了,就是这么味同嚼蜡地吃过来的。
侯方遒抓了两把豆子加进去。从前吃的豆饭,汤汤水水,几乎没有全干的饭食。如今倒是可以自己做主吃到干食,但一想起那丰富的口感,侯方遒却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打出了一个问好。
无论如何,从前是吃不好又吃不饱。现在当家做主,起码要先吃饱吧。
她又抓了两把丢进罐里,转头看着帛女,认真道:“母亲,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除了悫珺,咱们哪一个,不是从小饿到大?如今好不容易当家做主,不说胡吃
海喝,起码再不能苛待自己了。否则,不仅会变傻,还会长不高的!
帛女嘴巴动了动,侯方遒知道她要说什么,赶紧补充道:“母亲放心,我自有主意,必不会让大家饿肚子。”
侯方遒找到元蘧和悫珺,让他们挨家挨户地走访村里人,打探清楚身份信息,顺便刷一波存在感,把里正家有救济粮的消息传出去,释放善意,初步建立认同感和信任感。
她则带着其余人捉鱼、挖野菜。
晚饭后,侯方遒把打算上床睡觉的大伙集中在屋外草地上,开会。
借着微弱的月光,悫珺告诉众人她和元蘧探听来的消息:
“说起来,村里人出身五花八门的。有三户人家原先是宋国人,宋王残暴,上梁不正下梁歪,底下人多是仗势欺人的货色。
百姓开始结伴逃亡其他国家。这三户人家也是路上遇上,搭上伴了。
还有几户,原先家里兄弟多,养不活,就被长辈卖了换钱给其他兄弟娶媳妇。得亏滕国君主的改革之令,才恢复了庶民身份。想是原先在家里就不受待见,又被长辈的做法寒了心,宁愿从此落根在全然陌生之地,也不愿再回到家里。
剩下的村人,之前俱是其他村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因里正奸猾苛刻,向上谄媚向下欺压,村里也都是歪风邪气,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就拖家带口换了地方。”
悫珺说得口干舌燥,端起陶碗,喝了一口水,继续道:“这些人这几日才到此地。据那从宋国逃过来的三户所说,他们还在犹豫是否定居此地,因这个地方离宋国很近,他们听里正说,这里经常受到宋国侵扰,早前的村人都跑光了。
我和元大哥告诉村里人领救济粮的消息时,他们都欢喜不已。一个劲儿的道谢。还有的实诚人家,硬是要留我们吃饭呢。”